周哲接过手机,屏幕的光映在他脸上。
他看着那个260万的数字,眉头几不可见地皱了一下。
但他什么都没说。
这个沉默,像一根针,轻轻扎在我心上。
婆婆看儿子不说话,立刻开始了他的表演。
“儿子,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好事啊。”
“你想想,路修好了,全村人都念着你们的好,咱们周家在村里,那腰杆子可就挺直了。”
她说着,拍了拍周哲的胳膊,眼神里全是期待。
那期待像一座山,压得我喘不过气。
然后,她话锋一转,目光落在我身上。
“当然了,这钱啊,主要还是得靠倩倩。”
婆婆的语气变得理所当然,甚至带着一丝炫耀。
“我们倩倩本事大,公司开得那么好,挣大钱,这点钱对你来说,不算什么吧。”
我捏着书页的手指,收紧了。
不算什么?
我脑子里嗡的一声,闪过一些旧事。
几年前,村里集资修祠堂,每家出两千块。
周哲他大伯,也就是村里的会计,带头赖账,说手头紧。
最后是我,看不过去,又不想周哲难做,私下掏了五千块钱填了他们家和另外几户亲戚的窟窿。
这件事,婆婆比谁都清楚。
如今这260万,她又想故技重施。
我压下心里的火气,试探着开口。
“妈,260万不是小数目,要不,让村里有能力的人家一起凑凑?”
我的声音很平静。
“我们家可以多出一点,也算尽一份心意。”
婆婆的脸瞬间拉了下来。
“那怎么行!”
她立刻否定,声音都尖锐了几分。
“人家哪有你们有钱,谁家能随随便便拿出几十上百万的。”
“倩倩,做人不能这么小气,这叫能者多劳嘛!”
“能者多劳”四个字,她说得又重又响,好像我是什么天经地义的冤大头。
我气得笑了。
我看向周哲,想看他是什么反应。
他依然在看那个预算方案,手指在屏幕上划来划去,似乎在研究细节。
婆婆见我不说话,又去拉周哲。
“儿子,你跟倩倩说说,这是多大的功德。”
周哲终于收起手机,抬头看了我一眼。
他避开了我的目光,转头对他妈含糊地说:“妈,这是大事,我们商量一下。”
“商量,肯定要商量。”
婆婆立刻眉开眼笑,一把拉住周哲的手,亲昵地拍着。
“还是我儿子懂事,知道要孝顺妈,知道要回报家乡。”
“不像有些人,嫁过来了,心还在外面。”
她意有所指地瞟了我一眼。
周哲没有反驳。
他任由婆婆拉着他的手,脸上甚至露出了一丝享受的表情。
他们母慈子孝,其乐融融。
我坐在一旁,像个外人。
不,连外人都不如。
我看着他们,心脏一寸寸冷下去。
我忽然就明白了。
在这场所谓的“功德”里,我不是家人,也不是功臣。
我只是一个会走路、会挣钱、需要被耗费的“功德箱”。